>
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七夕丨博物馆中的七夕节俗与风物

发布时间:2023.08.18  作者: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七夕节历史久远,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传入北方西安一带始于汉代,汉代是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传播融合时期,西汉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织女)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七姐诞,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台湾等地区即称为拜“七娘妈”,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天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喜鹊是七夕节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拜祭,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七夕风俗

七夕节在其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呈现出多样的风俗内容和活动形式。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无限的精神旨趣,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一页。

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以精神性的形态方式和智慧性的活态传承,将中国特有的人文传统延续至今,并成为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

七夕节来会昌县博物馆观展,您将了解更多七夕的故事和风俗,欣赏丰富的带有七夕元素的木器、瓷器等。会昌县博物馆愿您度过一个美好的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