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放假去哪里玩?小编带你游遍全会昌!!!
各乡镇文物点(部分)
文武坝镇
1、林岗坝古窑址(县保)
林岗坝窑址位于会昌县文武坝镇城南约三公里处的林岗坝村。面积9200平方米,陶瓷碎片堆积约为4600立方米,共分四个堆积体,除一号瓷堆保存较完整外,其余三个堆积均损毁严重。
窑址至今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发掘,现已经采集了300余种标本,器形多为缸,罐,壶,钵,碗,杯,皈依瓶,模具,窑具及少量工艺瓷。胎厚重,是灰褐色。施釉以褐、黄釉为主,器表装饰有堆塑,刻画,镂空等,并发现有褐色斑彩装饰的釉下彩绘瓷罐。经专家鉴定,林岗坝窑系唐代中晚期瓷窑。
2、文信国公祠(07年11月2日遭焚毁)
文信国公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宋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率军自广东梅州出兵入赣南,首战会昌告捷,士气大振。会昌人民为纪念文天祥,在明永乐年间(1403—1424)择地建专祠祭祀,后遭焚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复建,雍正二年(1724)竣工。公祠为砖木结构,硬山顶,门面为牌楼式,设三门,门前置抱鼓石,中门额上刻“文信国公祠”大字,侧门门额分别刻有“理学”、“名臣”等字。一进三厅,中有天井,两边为厢房和走廊。公祠面阔三间19.6米,进深55.5米。高11.7米,占地面积1087.8米平方米。2007年12月2日遭焚毁。
3、会昌城墙(省保)
位于会昌县城老城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34年),明清时期修缮加固,现存古城墙为明清修复,长度累计 1030 米。该城墙兼有军事防御和防洪双重功能,历来有“铜赣州,铁会昌”之说。城墙东北西三面阻水,围 2 里 50 步,高 1 丈 5 尺,南挖濠引水、建护城河。“文革”期间,炮楼、鼓楼、城垛皆遭拆毁,大部分墙基仍存。现存城墙可分 3 段,其中“步云桥以北——北门(临清门)——西街西端北侧”半月型段 491.7 米保存较为完好;“步云桥西端以南东门(双清门)——南街小南门”段 312.4 米和“西街西端南侧——西河大桥”段 226 米损毁严重,残缺不全。城墙基础全部红麻条石包砌,砌墙最高处 1.7 米,最低处 1.1 米,内部为夯土;宽 4 — 8 米;有许多铭文砖和铭文石。2006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4、步云桥
步云桥位于文武坝镇老城区东门外,横跨湘江。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竖石墩八,横木为梁,名“抑洪桥”。 全桥长180米(其中引桥28米),宽8.05米,高13.5米,每孔跨度为11.4米。明万历十四(1586)年被水冲毁,修复后改名为“步云桥”。此后几经兴圮,至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修复为红麻条石砌成的八墩九拱石桥。1966年,该桥用钢盘混凝土加固桥面,将原石栏拆除,换上了钢筋混凝土栏杆。1992年重修,加宽加固桥面、桥拱。桥面古貌虽改,然新姿焕发。
1983年步云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龙光宝塔
龙光宝塔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文武坝镇塔丰村,在会昌县城西北方向约两公里,地处贡江的左岸,座落在贡江边以中生代紫色页岩的小山岭上,是一座以关、拦水口功能为主,同时具备文峰功能的“风水”景观塔。"龙光宝塔”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因资金问题,多次停工,最后于清康熙二十年(1682)完工。
宝塔是一座八面九层的砖塔,结构为壁内双通道折上式,塔高51.18米,塔面外九层,内十二层,底层对角宽12.7米,对面宽11.25米,占地116平方米。是赣南体量最大的水口塔之一。
6、中共粤赣省委旧址(省保)
中共粤赣省委旧址位于会昌县文武坝乡文武坝村邹屋。206 国道从村旁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中央苏区的南线边缘苏区,1933年8月16日,经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常务会议决定,设立粤赣省,辖于都、会昌、西江、门岭、寻乌、安远、信康等7县。同月,在文武坝成立粤赣临时省,刘晓任临时省委书记。11月4日,中共粤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会昌林岗坝陈屋祠堂召开,大会选举刘晓等37人为省执委委员,梁裕春等9人为候补委员,丁比兴等9人为省监察委员,选举刘晓为中央粤赣省委书记。省委机关驻文武坝邹屋,不定期出版省委机关报《前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粤赣省自然解体。
旧址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一进上下厅,面阔五间29.5米,连两侧横屋及楼房共46间,占地总面积840平方米。
7、粤赣军区旧址(省保)
位于会昌县文武坝镇文武坝村邹屋。
1932年3月,在筠门岭芙蓉寨设立江西军区第三作战分区。1933年,为统一军事指挥,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将江西军区三、五分区合并为粤赣省军区,由粤赣省委领导,统辖于都、赣县、信丰、南康、会昌、安远、寻乌、武平等县,并在筠门岭芙蓉寨成立总指挥部。后来,总指挥部也从芙蓉寨迁至会昌文武坝。杨岳彬、毕士梯、张云逸、左权、龚楚等相继接任粤赣军区司令员职务。1934年2月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何长工为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政治部主任陈漫远、罗屏汉,参谋长谭士勉、程子华(代)。粤赣军区迁到文武坝后,驻扎在粤赣省委驻地右侧两臂小门里。
旧址保存完好,为砖木结构,座南朝北,与粤赣省委驻地直连。每臂小门长廊天井边,斜放木板楼梯,楼上围绕天井。三面有吊楼,每臂小门楼上楼下共十二个房间,全屋面积664平方米。两小门之间表砖墙上,现存有当时用石灰水写的“保护会昌”四字苏区标语。2006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8、文武坝毛泽东同志旧居(县保)
文武坝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会昌县文武坝文武坝村邹屋,年代为1934年4月—1934年7月。
1934年4月至7月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毛泽东同志多次从瑞金来到会昌,亲临南线战场,检查和指导粤赣省和会昌县的工作。同年7月23日晨,毛泽东同志带领粤赣省委一些干部和红军战士登上会昌城外高峰岚山岭。回驻地后,写下了《清平乐·会昌》词一首。
旧居为砖木结构,悬山顶,一进一厅四间,二层楼房,厅中有天井,后门外设有防空洞,防空洞顶上有一棵古樟树。旧居占地面积130平方米。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粤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县保)
粤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会昌县文武坝乡文武坝村邹屋。年代为1933年8月—1934年10月间。
1933年9月6日,粤赣省委在会昌彭迳召开了粤赣省所属各县代表会议,成立粤赣省临时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大会选举钟世斌、刘晓、张云逸、张瑾瑜、王孚善、罗屏汉等37人为委员,推举钟世斌为主席。
粤赣省苏政府,设在省委左侧50米的邹屋,座南向北。该屋是清末建筑,砖木结构,灰瓦覆盖,一进四扇五间(包括正厅正栋)。左旁小门直首,正厅是省苏办公处,左右正栋作住房,厨房和膳厅安排在左边直首。厅堂门外砖墙上还保存有当时用石灰水写的标语,左边写“贫农组织贫农会”,右边写“雇农组织雇农会”,正中大门上边写“工人组织工会”。
全屋长21米,宽11.5米,占地面积约220平房米。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0、少共粤赣省委旧址
位于会昌县文武坝镇文武坝村邹屋。1933年8月,少共省委机关驻会昌文武坝。1934年1月,在林岗坝召开了少共粤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刘英、中共粤赣省委书记刘晓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11、粤赣军区医院旧址(县保)
粤赣省军区医院,俗称“会昌山红军医院”,位于会昌山南面,原为会昌山半山寺。
1932年7、8月间,红三十五军独立三师后方医院从筠门岭迁此。1933年4月,粤赣军区成立后改为粤赣省军区医院,该院当时有4名医生,10多名护士,还有担架运输队20多人,主要担负苏区南线部队和地方伤病员的治疗。
旧址原为寺庙,清乾隆年(1736-1795)间建,砖木结构,悬山顶,占地面积196平方米。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2、孔圣殿毛主席旧居
大成殿位于县城老城区东街北侧,是会昌县城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物。
1930年4月17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第三纵队和军部,首次来到会昌,驻在“孔圣殿”内,时间一个多星期。毛泽东在这里住的时间虽短,活动的内容却很重要,他在这里接见过盘古山矿工和清石农民代表三百余人;接见了寻乌红五十团新编第二营指挥员和安远二十三纵队的指战员。4月20日,在孔圣殿门口召开了斗争土豪的群众大会,毛泽东对群众作了重要讲话。
13、岚山岭革命烈士纪念碑
革命烈士塔位于会昌县文武坝镇城北二公里的岚山岭,为了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会昌革命烈士,新中国成立后会昌县人民政府在南门外冠顶脑建一座烈士纪念碑。后来因规模不够雄伟,于1968年扩建为革命烈士纪塔。1996年因建设湘江大桥,纪念塔及周围列入拆迁,纪念塔迁至岚山岭重建。塔高15.5米,座宽10.4米,占地面积109.2平方米。塔系砖混结构,用大理石镶建,正面红底金字,上塑仿毛泽东字体“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塔基四周铭刻着7740名革命烈士的英名,整体塔身是一杆枪的造型,意味着枪杆子里出政权。塔顶侧面是一面展开的大旗,呼唤着我们高举红旗,,继承先烈遗志,发扬优良传统。
纪念塔全貌古朴大方,庄严雄伟,周围青松簇拥,环境优雅,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年清明节前,机关学校都会组织扫墓。具有保护和纪念价值。
14、粤赣省党政群团代表大会会址
位于会昌县文武坝镇林岗村陈屋祠堂。1933年8月粤赣省设立后,粤赣省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少共粤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粤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粤赣省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先后在这里召开,分别选举成立了粤赣省委、少共粤赣省委、省苏、省妇委的领导班子,领导粤赣省军民为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保卫中央苏区的南大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名录。
15、八一起义部队在会昌山战斗遗址
位于会昌山顶。1927年8月30日,八一起义军南下广东经过会昌时,与国民党军钱大钧部发生的一场战斗。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指挥了这次战斗并取得了大胜利,歼敌5000余人,俘敌900余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军需物资。现会昌山顶仍保留了当年的战壕和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