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文】仉母嗣芳
【上款】赐进士翰林院署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文渊阁学士提督江西学政加四级记录九次 刘燿云为
【下款】门生邑庠汪奕芳之父汪梅调元配邓氏八一寿立 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巳仲夏月吉旦。
【匾额规格】长4925px ,宽1700px
【工艺】本匾为杉木质地,阳刻。上框中间饰蝙蝠图,下框中间饰香草龙,上下框四组琴棋书画图,左右框饰花瓶,以示平平安安。红底,红字描金边。
【匾文释义】
仉母:指孟子的母亲,姓仉[读zhăng]。仉母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坚守志节,含辛茹苦抚育儿子,终于成就了孟子。而她亦成为名垂千秋的模范母亲,属于典型的中国良母。关于孟母教子,历史上常常引用“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典故来启迪后人。
“孟母三迁”说的是孟母为了孟子求学的环境而三次择邻的故事。孟子幼年丧父,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附近有墓地,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牲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断机教子” 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开始很不用功。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只能背诵一句话。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嗣芳:这里指继承和发扬孟母的美好品德。比喻受匾人汪奕芳之母邓氏象仉母那样,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
经筵讲官: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经筵制度在清代持续时间很长。就“经筵制度”而言,从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改国号为清起,至宣统三年(1911)止,整个清代都存在以“研经论史”为主要内容的御前讲席。是与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密切相关的一项教育制度。明清侍读、侍讲学士等为翰林院官员,由翰林出身大臣兼充。
文渊阁学士:文渊阁,清代皇宫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文渊阁建成之后,乾隆帝极为重视,下令制定文渊阁官制,职掌图书管理章程。文渊阁官制定为:“文渊阁领阁事二员,以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充之。”
立匾时间: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巳仲夏月,即公元1790年农历5月。
【题匾人】
刘跃云,字服先,刘纶之子,江苏武进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钦点探花,授编修。视学江西,累迁礼部侍郎。乾隆六十年,以忤和珅,充会试副考官,以校阅失当下吏议,左迁奉天府府丞,罢归。嘉庆四年,召为大理寺少卿,迁工部侍郎。
【立匾人】
汪奕芳,乾隆年间会昌县儒学生员。